服务热线: 13472705338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煤矿智能仓储系统研究与设计

伴随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煤矿智能化相关技术与装备水平也在显著提升。同时,随着煤矿智能化程度...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仓储物流机器搬运密集...

仓储物流机器搬运密集区储位应急分配研究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1-06-18 点击数:

0 引言

目前物流已经成为国内外,尤为重要的供应链之一,而仓储在物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对于当前的仓储前物流,已经实现机器搬运,采用自动化分配仓储储位[2]。目前,国内外将仓储储位分配研究,只从结合待分配货品自身特性、设计指标量数学模型求解两个方面入手[3]。在结合待分配货品自身特性方面:国外有学者以提高仓储分配效率为目的,研究商品分类的数量控制在10类;此后,在20世纪末,国外学者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将货品根据历史信息分类,再通过圆周率分配储位;在此基础上,21世纪初时,有学者提出基于BOM分配储位,即分类存储,进而降低仓储压力;此时,还有学者提出,改变仓储划分区域,为此构建出0-1规划模型[4,5]。国内则从基于存储策略进行货位分配入手,提出相关性、不考虑相关性的或未指派算法,分配仓储;此后有学者提出数学建模方法,通过变邻域搜索算法分配仓储;还有学者根据商品的重要性,将商品分类存储;还有根据商品品项的品项货位分配[6,7]。在设计指标量数学模型求解方面,国外学者在仓储划分区域的研究上,进一步研究区域特点,建立仓储分配的数学模型,并设计求解算法,优化仓储分配;还有学者以提高周转率为目的,采用非线性模型求解,分配仓储储位,提高仓储空间的利用率;除此外,国外学者从货架稳定性和出入库效率两方面着手,建立自动化货位分配模型,以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方式,优化仓储储位分配[8,9]。国内设计指标量数学模型求解,则是采用赋权法和求解原问题多目标函数两种办法,分配仓储储位,因此有学者从行驶时间、货架稳定性、出入库频率三方面入手,利用加权组合方式,采用遗传算法求解,分配仓储储位;更有学者以汽车行业为实验对象,建立货位分配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求解仓储货位的最优分配[10,11]。但是在上述的研究中,多数只考虑了货架稳定性和出入库效率两方面,未曾有学者深入研究仓储密集区域,储位应急分配方法,为此提出仓储物流机器搬运密集区储位应急分配研究。

1 研究仓储物流机器搬运密集区储位应急分配方法

1.1 析仓储物流机器搬运密集区储位布局

基于文献[12]对仓储物流机器搬运密集区储位布局的研究结果,按照Fishbone型储位布局模式进行分析,进而建立此次仓储物流机器搬运密集区储位应急分配模型。其Fishbone型储位布局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Fishbone型储位布局模式图

1 Fishbone型储位布局模式图   


从图1中可以看出,此次分析的Fishbone型储位布局,将仓储储位分为了四个货区,图中存取点设计在了仓储前端底部中心,且各条巷道交叉间,呈现45°[12]。因此在如图1所示的Fishbone型储位布局中,其仓储单位货位的长宽均相等,且拣货巷道的宽度与单排货架的宽度也相等。所以设仓储货位长宽为l,高为h,其货号区域用k表示,即k=(1,2,3,4),其区位布展如图1所示;货位的排数用x表示,即x=(1,2,…,xmax);货位的列数用y表示,即y=(1,2,…,ymax);货位的层数用z表示,即z=(1,2,…,zmax)。此时(k,x,y,z)即可以表述为kxyz层的货物。此时,仓储存取点的位置设为(0,0,0)。

此时,将如图1所示的Fishbone型储位布局中,其货物存放策略采用随机分类的方式,且在同一货架上,摆放着形状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货物;每种货物的质量为M,周转率为P;但是,一个储位只能存放一个种类的货物;堆垛机和输送机匀速运动,其运动速度为v;在建立储位应急分配模型时,只考虑拣选作业时间,忽略存取货物的时间;货物架上的托盘,标准、质量统一,但是所存储的货物质量不同。此时,即可根据上述分析内容,建立储位应急分配模型,对模型求解,分配仓储储位。

1.2 建立储位应急分配模型

此次建立储位应急分配模型,需要从出入库效率和货架稳定性两方面,建立储位应急分配模型。由于堆垛机的运动速度一定,但是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存在速度差,而提高出入库的效率,就需要减少出入库作业过程中的一定距离。所以设堆垛机在y水平方向的平均移动速度为vy,在z竖直方向的平均移动速度为vz。此时,堆垛机将货物从货架出入口存入货格的时间为[max(yvy,zvz,l,h)][max(yvy,zvz,l,h)]。除此之外,货物在出入口时,还会受到储位的排数和巷道的宽度影响,因此设输送机将货物在排数x上,从货架出口送往出入库口的水平运送速度为vx,则货物的输送时间为(x+[x2]vx)lh(x+[x2]vx)lh,其中,[x2][x2]表示巷道宽度对输送距离的影响,取值时选取不大于x2x2的整数。综上所述,出入库效率最高时,储位应急分配的目标函数f1(x, y,z)为:

minf1(x,y,z)=x=1ay=1bz=1c[x+[x2]vx+max(yvy,zvz)]×l×h×pxyz(1)minf1(x,y,z)=∑x=1a∑y=1b∑z=1c[x+[x2]vx+max(yvy,zvz)]×l×h×pxyz         (1)

式中(a,b,c)表示货架的a排,b列,c层;pxyz表示储位(x,y,z)上货物的周转率[13]

从图1中可以看出,货架多是两排货架,采用一台堆垛机进行仓储,且货架在x方向的宽度,远小于y方向上的长度,因此需要两排货架,保持基本一致的总重量,且单排货架的货物质量与其所在层的乘积之和最小。此时保证货架稳定,储位应急分配的目标函数f2(x,y,z)为:

minf2(x,y,z)=x=1ay=1bz=1cMi*nxyzi*z*l*hx=1ay=1bz=1cMi*nxyziq=1a21(y=1bz=1cMi*n(2q)yziy=1bz=1cMi*n(2q+1)yzi)2(2)minf2(x,y,z)={∑x=1a∑y=1b∑z=1cΜi*nxyzi*z*l*h∑x=1a∑y=1b∑z=1cΜi*nxyzi∑q=1a2-1(∑y=1b∑z=1cΜi*n(2q)yzi-∑y=1b∑z=1cΜi*n(2q+1)yzi)2         (2)

式中,Mi表示第i类货物的单位质量;nxyzi表示存储在(x,y,z)储位上的第i类货物数量;q表示货架,即x=2qx=2q+1,qNqa21q∈a2-1,其中N表示货架的个数[14]。此时,(1)式和(2)式即为储位应急分配模型,其约束条件为:

constraint1xxmax1yymax1zzmax(3)constraint{1≤x≤xmax1≤y≤ymax1≤z≤zmax         (3)

综上所述,(1)、(2)和(3)式即为储位应急分配模型。此时,针对如(1)、(2)和(3)式所示的储位应急分配模型求解,即可针对仓储物流机器搬运密集区,进行储位应急分配。

1.3 储位应急分配

此次储位应急分配,采用遗传算法,分配应急储位,其储位应急分配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储位应急分配流程

储位应急分配流程 


在如图2所示的储位应急分配流程中。基于此次建立的储位应急分配模型,确定储位分配的选择算子。因此设(1)、(2)和(3)式函数的总优化目标函数值为F,储位分配的最大适应度为Gmax,当前储位分配的最小适应值为Gmin,当前选择的循环次数为t,终止循环次数为T。此时,对于选择的储位分配概率PP(j)=G1(j)j=1JG(j)Ρ(j)=G1(j)∑j=1JG(j),其中,J表示第j类货品的数量,G表示储位分配适应度[15]。则储位应急分配模型,总优化目标函数值倒数的储位分配适应度为:

G=1FG1(j)=G(j)+eetTe+etT(GmaxGmin)(4)G=1FG1(j)=G(j)+e-etΤe+etΤ(Gmax-Gmin)         (4)

此时,当(4)式处于储位分配初期时,eetTe+etT1e-etΤe+etΤ≈1,则得到的G1(j)储位分配适应度被选择概率P(j)弱化,保证所有仓储物流,都有相适应的储位;当(4)式处于储位分配后期时,eetTe+etT0,G1(j)G(j)e-etΤe+etΤ≈0,G1(j)≈G(j),则得到的G1(j)储位分配适应度被选择概率P(j)增强,可以加快仓储的分配速度,为应急仓储物流迅速选择适合的储位。

根据(4)式的计算结果,将最大循环次数T,设定为仓储应急分配的终止条件,当选择的循环次数t>T时,即直接退出循环分配过程,分配应急储位。此时,将上述叙述过程,带入图2储位应急分配流程,即可得到应急储位最优分配结果。

2 仿真分析

此次试验,选择MATLAB仿真平台,验证此次研究的仓储物流机器搬运密集区储位应急分配方法。因此,将此次提出的储位应急分配方法记为实验A组,将文献中提到的两种储位应急分配方法,分别记为实验B组和实验C组。根据储位应急分配方法,对储位分配的特点,以拣货行走距离为实验研究方向,统计三组方法与原始方法,14天总计拣货行走距离和日均行走距离,计算拣选路径缩短率,对比三种储位应急分配方法,在仿真平台上,拣货行走距离长短和拣选路径缩短率大小。

2.1 实验准备

此次选择的MATLAB仿真平台,所具有的仿真环境为Intel(R) Xeon(R) i3 CPU型号的服务器,其处理器为2.10 GHz的双核处理器,处理内存16 GB,对于三组方法中,存在的算法,均采用MATLAB R2015b仿真平台上的翻译功能,c#语言设计开发仿真程序,进行算法翻译,此次的仿真平台的操作程序为64位的Windows7操作程序,在该仿真平台上,其信息存储数据库为Microsoft SQL Server2014。

在此次实验设计的仿真实验环境下,选择某区域仓储物流机器搬运仓库,作为此次实验的仿真对象。在该仓库中,存在近两个月的订单数据信息,并将此次仿真实验,选择的近两个月订单数据信息,存储在Microsoft SQL Server2014数据库中。此次实验的仿真过程如下:(1)此次仿真实验,采用原始的储位应急分配方法,计算两个月内,每天订单的拣货行走距离总和,并统计货物品规之间的相关性、出库量等信息;(2)确定此次仿真实验过程中,最合适的品规动态调整数量,保证此次实验的严谨性。因此选取50、100、300、300四个档次的品规,进行动态调整的仿真;(3)此时,在步骤2确定的调整品规基础上,采用三组储位应急分配方法,分配此次实验选择的近两个月订单数据。记录三组储位应急分配方法,对此次实验选择的近两个月订单数据,仓储分配仿真得出的拣货行走距离及拣选路径缩短率,进行统计。其中拣选路径缩短率ϑ的表达式为:

ϑ=(D2D1)D2(5)ϑ=(D2-D1)D2         (5)

式中,D1表示三组方法中,所有拣货人员的日均行走距离;D2表示原始方法中,所有拣货人员的日均行走距离。

对于步骤2中,不同品规的动态仿真结果,如表1所示。

不同品规的动态仿真结果 导出到EXCEL




日期
订单
行数
订单数
四个档次品规的拣货行走距离/km

50
100 200 300
1 1 634 55 43.6 43.6 43.2 43.4

2
1 864 42 65.0 64.4 64.3 64.2

3
1 594 52 95.0 94.3 94.1 93.8

4
2 876 101 96.1 95.4 95.0 95.7

5
1 745 125 97.1 96.3 96.4 97.2

6
2 761 88 100.1 99.7 99.4 99.7

7
925 46 33.2 33.1 33.2 33.2

8
1 516 68 69.4 69.4 69.4 69.7

9
2 396 71 92.0 91.3 91.3 92.2

10
1 632 53 63.7 63.7 63.7 63.7

11
3 092 104 132.5 132.1 131.7 133.1

12
3 009 48 127.4 126.5 126.5 126.7

13
2 276 84 86.5 86.1 86.1 86.2

14
765 49 36.5 36.6 36.4 47.2

总计
28 019 986 1 138.3 1 132.3 1 130.6 1 135.8

日均
2 007 70 81.31 80.87 80.75 81.12



此时,根据表1所示的不同品规动态仿真结果,将其绘制成如图3所示的折线图,统计表1中所有工人的拣货行走距离的总和,及其每天所有工人的拣货行走距离的总和。

图3 不同品规的动态仿真结果折线图

不同品规的动态仿真结果折线图   


从图3可以看出,当每次调整200品规时,是最为适合该库区的品规调整数量。因此,此次仿真实验,选择200个品规,作为此次三组储位应急分配方法的仿真参数。

2.2 第一组实验结果

在此次实验确定的实验参数下,对三种方法,在200品规下,同样14天下,订单行数和订单数如表1所示。此时,对同等日期的拣货行走距离进行统计,对比三种方法,拣货行走距离长短,其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拣货行走距离对比表(km) 




日期
实验A组 实验B组 实验C组 原始方法

1
42.95 44.45 44.98 46.38

2
64.21 64.53 68.11 71.36

3
93.25 94.65 96.98 99.12

4
94.59 97.90 103.06 104.35

5
96.82 100.21 103.20 108.20

6
98.52 104.44 104.07 107.90

7
32.94 33.11 35.14 36.42

8
69.42 71.85 73.86 77.78

9
91.24 94.89 96.76 102.45

10
63.31 65.53 69.75 72.50

11
131.19 136.04 137.35 141.90

12
126.28 130.70 135.39 143.23

13
85.80 89.67 92.37 97.03

14
39.65 41.04 42.20 44.43

总计
1 130.2 1 169.0 1 203.2 1 253.1

日均
80.73 83.50 85.94 89.50



从表2中可以看出,该区域的仓储物流机器搬运仓库,原始应急分配方法拣货行走距离,14天总计达到了1253.1 km, 日均达到了89.50 km; 实验B组比原始方法14天总计拣货行走距离少了84 km, 日均少了6 km; 实验C组比原始方法14天总计拣货行走距离少了49.9 km, 日均少了3.56 km; 实验A组比原始方法14天总计拣货行走距离少了122.9 km, 日均少了8.77 km。由此可见,此次研究的储位应急分配方法,在分配速度上是三组方法中最快的。

2.3 第二组实验结果

在第一组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第二组实验。采用(5)式,计算表2中三组方法的拣选路径缩短率,对比与原始方法缩短的距离,其(5)式的计算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拣选路径缩短率对比表(%) 




日期
实验A组 实验B组 实验C组

1
7.40 4.15 3.02

2
10.01 9.56 4.56

3
5.92 4.51 2.16

4
9.35 6.18 1.24

5
10.52 7.39 4.63

6
8.69 3.21 3.55

7
9.55 9.10 3.51

8
10.75 7.62 5.04

9
10.95 7.39 5.55

10
12.67 9.61 3.79

11
7.55 4.13 3.21

12
11.84 8.75 5.47

13
11.57 7.59 4.08

14
10.76 7.63 5.02

总计
9.81 4.92 3.98

日均
9.80 4.91 3.98



从表3中可以看出,经过(5)式的计算,所统计出的拣选路径缩短率,实验A组最高,实验C组最低,与表2拣货行走距离对比表一致,计算结果有效;且实验A组的日均拣选路径缩短率,高出实验C组5.82%,实验B组4.89%。由此可见,此次研究的储位应急分配方法,对于密集区域的仓储物流储位分配迅速,效率高。

综合上述两组实验结果可知,此次研究的储位应急分配方法,拣货行走距离最短,与原始方法的拣选路径缩短率最高。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此次研究仓储物流机器搬运密集区储位应急分配方法,考虑不同储位分布模式,对储位分配的影响,建立与储位相适应的分配模型,缩短拣货行走距离;经过仿真实验,从日均行走距离和日均拣选路径缩短率两个实验结果,确定拣货行走距离日均比原仓储应急分配方法少了8.77 km, 经过计算,日均拣选路径缩短率达到了9.8%。但是此次研究的仓储物流机器搬运密集区储位应急分配方法,仅考虑了Fishbone型储位布局模式,储位应急分配方法,未曾考虑其他储位布局模式,储位应急方法的适应性。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不断深入研究仓储物流机器搬运密集区储位应急分配方法,深入分析不同储位布局模式下,储位应急分布策略,研究出所有储位布局模式,均可使用的储位应急分配方法。

上海阳合仓储管理
官方二维码

版权所有©:阳合仓储 公司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嘉美路428号 联系电话:134-7270-5338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8347号 沪ICP备140362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