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472705338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煤矿智能仓储系统研究与设计

伴随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煤矿智能化相关技术与装备水平也在显著提升。同时,随着煤矿智能化程度...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汽车仓储管理中的数据...

汽车仓储管理中的数据采集系统应用研究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1-12-15 点击数:

0 引言

规模化生产对汽车仓储的物流作业提出多样化要求, 仅依靠人工处理的传统仓库管理模式已对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制约。应用数据采集系统的现代化仓储计算机管理系统对旧仓库管理模式中的手工输入及人工统计等管理方法予以替代, 它运用自动识别技术进行数据采集, 并借助通信技术将其存储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仓储管理模块中, 使企业对仓库环境以及产品的进货量、出货量与运输状态等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为企业后期采购与销售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1 数据采集系统架构

图1所示为数据采集系统的整体架构。

该系统主要负责采集、分类与打包处理仓库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以及货物出货量、进货量、运输状态等信息。打包之后的信息经由无线通信设备 (Zig Bee) 传递给数据处理中心, 并在接受相应的处理后传至客户端。客户端用户在接收数据信息之后会发出相应指令, 再次经无线通信设备传输及数据处理中心处理传递给各数据采集模块, 执行具体操作。

图1 数据采集系统架构

图1 数据采集系统架构  下载原图


2 数据采集系统功能

该系统是应用于仓储管理的一种便携式数据采集终端设备, 位于仓储管理总系统的信息采集层, 利用RFID、传感器以及无线通信等技术向上级应用程序 (用户端) 提供原始数据, 构成仓储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内容, 具体功能如下:

(1) 自动采集仓库及产品信息。此即仓储终端的基础功能, 是对仓储流程中仓库及产品数据信息的动态采集, 大致含仓库温度、湿度、光照条件以及产品入库、分类上架、库存、库内移动、出库分拣等内容, 对仓储数据信息的实时更新要求予以满足。为保证信息的大量采集, 系统应规定标准的数据传输速度。

(2) 数据信息写入与修改。以仓库信息与产品入库信息写入、产品在库管理信息修改以及产品出库信息销识等为主要内容。例如, 小批量修改或替换盘点作业过程中损坏产品的信息;写入产品名称、供应商、货位、日期等信息。

(3) 数据信息存储。数据采集系统终端应设有数据存储设备, 满足一定的存储空间要求, 用于所采集的大量数据信息的存储, 在仓储管理信息系统需要之时及时完成上传工作, 以备不时之需。

(4) 数据信息交互显示。设有显示界面, 以图形化方式对相关信息予以显示, 满足对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及终端操作信息的实时显示要求, 为系统同用户之间的交互提供便利。

(5) 外部数据通信。设有能够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的数据通信接口, 以对信息传输或同其他外部设备的互联要求予以满足。

3 数据采集系统在汽车仓储管理中的应用

RFID、传感器以及通信技术均具有兼容性, 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 可实现同仓储管理系统的无缝连接。所以, 利用数据采集系统在提高数据信息采集实效性与准确性的同时, 为汽车仓储自动化管理的实施提供便利。

3.1 具体过程

(1) 建立汽车仓库的库位标签, 对仓库库位进行管理。建立标签后, 在汽车入库时对库存汽车所入的库位进行采集, 同时, 登记到信息管理系统中。管理仓库库位能够为大型或多品种汽车仓库对库存品所在位置的快速定位提供便利, 提高仓库作业效率, 对先进先出的管理要求予以满足。

(2) 建立仓库中的汽车底盘号标签, 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识别与采集。对于一些大型汽车仓库而言, 仓库作业很难利用计算机直接完成, 可借助数据采集器先行识别仓库库位信息, 得到库位号之后识别汽车底盘号, 然后将数据采集系统中的数据传递给数据处理中心接受集中批量处理。同时, 为生产现场的工作人员配备便携式数据采集终端设备, 对现场数据进行采集, 而生产现场亦可查询相关信息。

3.2 特征

(1) 实时数据。系统采用RFID、传感器及通信技术作为数据输入与传输手段, 在对汽车产品执行相应操作之时, 系统可实现对各项数据的自动处理, 同时, 做好下一次操作的数据准备工作, 实现持续性无停顿运行。

(2) “零”差错。系统几乎对物流环节数据的人工输入予以全面的替代, 实现了对库存管理过程中数据输入错误率的大幅度降低。

(3) 省时、省力、效率高。数据信息传递的高效性与实时性极大地减少了为保证供应的备用库存, 实现了仓储管理的低库存、低成本、高资金周转率以及高效益目标。

上海阳合仓储管理
官方二维码

版权所有©:阳合仓储 公司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嘉美路428号 联系电话:134-7270-5338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8347号 沪ICP备14036201号-1